Category: What’s Cooking Page 1 of 3

抹茶戚风蛋糕

有朋友看了我拍的这张照片,很不以为然,说吃个玉米发糕还这么矫情,于是我就很忸怩地告诉他:其实是抹茶戚风蛋糕,是这个样子做的: 原料 1/3杯  植物油 1 1/2汤匙。 抹茶粉 2杯  低筋面粉 1大匙 泡打粉 3/4 cup 热水 1 / 2茶匙 海盐 1杯白糖 7个鸡蛋,蛋黄,蛋白分开 做法 烤箱预热至360华氏度(180摄氏度)。 在蛋糕盘底部轻刷一层油,只是底部;不要刷到蛋糕盘的的侧部。 把抹茶粉溶于热水,放冷至室温。 在一个大碗里,混合面粉,泡打粉和盐。 用高速电动搅拌机,把蛋白加入3大勺的白糖打至中性发泡。 把剩余的糖加入蛋黄里,高速打直到浅黄色。 用低速慢慢地加入抹茶液和油。打至完全混合。…

泰式烤鸡串

听说西安肉夹馍官方标准出台了,这很好,跟扬州炒饭、四川回锅肉、重庆毛血旺一样,有法可依了!不知道以后某天,在家不小心违法撸了个不符国标的串,会不会有人踹门进来说:對唔住,我係差人! 官方说他们制定的标准没有强制性,只是要保护传统饮食文化,呵呵,编个菜谱说的如此霸气,真是奇葩。 好吧,今次按照泰国皇家钦定的菜谱做个烤鸡串: 腌料: ⦁ 黄糖1tbsp ⦁ 泰式咖喱粉1tbsp ⦁ 花生酱2tbsp ⦁ 酱油1/2cup ⦁ 鲜榨青柠汁1/2cup ⦁ 大蒜2cloves, crushed 把六块去皮鸡胸肉切成1/2英寸宽的条,放在腌料里,在冰箱里放12小时。 沾料: ⦁ 花生酱2/3cup ⦁ 揶奶1.5cup ⦁ 鲜榨柠檬汁1/2cup ⦁ 酱油2tbsp ⦁…

烧烤鲜鱼

南安省有个地方,是白鲈从一个大湖向另一个大湖迁徙的必经之地,每年这个时候,就是钓鱼爱好者狂欢之际。有朋友见我等嘴馋,却心向往之,身不能至,专程送来几尾。趁着大雨初晴,天色尚早,升火做一盘烧烤鲜鱼。 先做酱料,不外是蒜、姜、郫县豆瓣、五香粉、花椒、辣椒、红糖、白酒、柠檬汁、酱油、橄榄油,用搅拌机打成浆。 鲜鱼一剖两半,用盐、姜和酒腌好。 烧烤炉开大火,烧到华氏500度后关小火,先把鱼烤干。 分几次刷上酱料,觉得差不多时,撒点花椒面,辣椒面出炉。

魚香旱蒸虾

今次做个分子料理。话说隔壁莽娃儿和么妹儿到城头写字楼,要改洋名字做麦粿和沾泥佛,创业O2O,2VC,要讲大数据和供给侧,食堂师傅不玩点Buzzword,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说会炒菜,"宫廷古方"太俗,"私家秘制"太滥!Molecular gastronomy好像不明觉厉的样子,就选这个!其实你平时做的那道炒虾仁,不要多费力,也可以玩得很嗨。

蚵仔煎

台湾有很多的话题,我只说小吃。在朋友家吃过蚵仔煎,听说在地的夜市里每家各师各法,都有独门的味道,今次不揣冒昧,凭想象力煎一盘,台湾和"胡"建的朋友们,表笑。

辣子魚柳

重庆的辣子鸡,有一大堆古灵精怪的外号,或雅或俗,不去说它。歌乐山垭口的辣子鸡丁,是几出记忆深处的剧集,某年不做学生已经很久了,结帐时老板还是顺手找䃼几张那个高校的菜票,笑一笑,悄悄收起来,仿佛是无价的青春凭据。 讲回做菜,今次按照辣子鸡的做法炒一盘魚,古怪的做法,但很香很好吃,我把它叫辣魚柳,朋友们说我的辣椒放太少,以后得使劲添点。 把大块的马鲛鱼按纹理切小条,用酱油、老抽、糖、姜和酒腌上。   腌好的魚柳放油锅里炸香捞起。 下葱姜蒜、泡红椒炒香。 下花椒和干辣椒、魚柳慢慢煸至干香,起锅,开吃!

虎皮剁椒拌鲜魚

话说鱼有两种做法,上回做的照烧三文,算是洋盘,今次做虎皮剁椒拌鲜魚,乡土气息可谓挥之不去。年前突然想到的菜式,你要是也会做,算我抄你的。 做好虎皮青椒后,细细地切成小粒,另取小半碗红油豆瓣酱,加入姜蒜汁丶糖丶醋丶花椒和酱油作为调料。茄子切开,蒸熟后放入碗中打底。魚片用生粉拌匀,大火宽汤汆熟后捞出沥干,铺在碗里茄子上,洒上虎皮青椒粒,拌入调料,礼成!全程不加一滴油,甚合今上崇俭尚廉之意,很好。

照烧三文鱼

三文鱼做法有两种:简单的丶复杂的。今次的做法,最难的步骤可能就是把柠檬皮切花了。 用海鲜酱,蒜泥,姜汁,红糖,酱油和料酒做成酱汁,把新鲜的三文鱼排放入泡好,放冰箱里腌制十二小时。烤箱预热至华氏四百度,把腌好的三文鱼用铝箔包上,放入烤箱中三十分钟出炉、挤点柠檬汁、撒上炒熟的芝麻可以开吃啦!

Shirley temple and more

mousse cups and shirley temple cocktail. 还是高低两版秀兰邓波儿

乌鸡响螺虫草花

好吃之人什么都吃,味道好的当做食材,味道怪的叫做中药材,讲究药食同源。更有脑洞宽敞的人士,演义出一套“以形补形”的学问,各种秘方,各种悚人听闻,资深的西学青年自然是不信的。今次煲个汤,名字唤作乌鸡响螺虫草花,只是因为其口味鲜美,至于补此强彼的功效云云,按枫叶国联邦法律,没有生化数据支持,是不能随便说的。单一句“天朝上国几千年来用这个来……”说服力不够。

雪豆蹄花汤

有人喜欢雪豆蹄花汤的原因,是因为爱听成都人说"蹄花~儿~"的感觉,拖着升调的儿音,在喉咙口打个转儿,像筷子尖上夹着的一小块连骨带筋、白嫩嫩,颤悠悠的蹄子肉。蜀中有道名菜叫做老妈蹄花,一来那是别人的商标,二则又是敏感词,就不用来作标题了。 这碗蹄花不以嚼劲和卤香为号召,妙在浓稠酽白的奶汤,沙滑绵软的雪豆,再用油酥豆瓣,辣椒油,花椒油,酱油,醋和葱调一个红油料碟,蘸一小块肥嘟嘟、肉唧唧、质感清新的蹄花,在这样一个乍暖還寒的下雪天,想想都美死宝宝了。

西班牙海鲜烩饭

大锅饭,这个词在红色中国有特别的意思,不去说它,家里有老人的可以问一下。今次做一个西班牙式的大锅饭,洋人说话,叫做Paella的就是了,因为加了些水产,就算西班牙海鲜烩饭吧。